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 维护类项目
中兴传输全网时隙优化方案
  案例介绍:

一、   优化背景

本地传输网络的主要压力体现在时隙容量方面,网络的业务调度量不断变大、业务局向变多、业务种类多,汇聚环和骨干环普遍呈现配置饱和、扩容困难,业务端到端无阻塞调度越来越变得困难,再加上目前3G基站HSDP+建设的带宽要求(每个3G基站带宽占用30M-50M,折合传输时隙15-25VC12),而IP-RAN网络规模尚小,SDH网暂时还需要承载大多数的基站加传带宽。

二、   网络问题:

本地网使用中兴传输设备,共分为4个区域:市区、HA1A2;主要的设备类型有S385S325S320S200S385应用于汇聚层、骨干层;S330S320S200应用于接入层。各种型号的设备数量如下表:

地区

区域

S385

S330

S320

S200

合计

本地传输网

市区

22

84

2

129

237

H

12

40

15

68

135

A1

6

30

3

40

79

A2

12

40

20

60

132

网络的整体框架结构为三层组网:骨干环-汇聚环-接入环,子网组成有:10G骨干环1个、市区汇聚环2个、H汇聚环2个、A地汇聚环3个,接入环共143个,全网的网元总数量为583个。

网络的时隙容量压力体现在汇聚层和接入层两个网络层面,对这两个层面的时隙分析如下:

1、  汇聚层时隙分析:

时隙容量方面:现网汇聚环基本为2.5G环,前期工程中随着工程站点的增加、业务增加和扩容带宽,A地汇聚环二和H汇聚环一的环上容量基本耗尽,已严重影响业务的开通;当FE端口配置10M/站且全网开通时,环网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当FE端口配置30M/站且全网开通时,仅有A地汇聚环一可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是A地汇聚环一将接入业务量大的节点通过OTN汇聚,减少了汇聚层的压力。

汇聚环

汇聚环实际的业务使用量(折合VC12)

现网总使用总量

(FE口配置为10M/)使用总量

(FE口配置为30M/)使用总量

A地2.5G汇聚环一

607

702

932

A地2.5G汇聚环二

947

1167

1797

H2.5G汇聚环一

943

1195

1924

10G汇聚环一/ 2.5G汇聚环一

2613

2913

4258

 

节点风险方面:现网汇聚环业务都较为集中环上一两个中心节点上,中心节点的故障或失效会导致业务大面积中断。

2、  接入环时隙分析:

HSDP+基站回传所需的带宽,对目前的接入环容量带来了很大考验,对于超大接入环存在拆环的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1)      以带宽占用统计,当无线FE端口以10M/站为单位进行配置时, 4个中兴接入环需要整改;当无线FE端口以30M/站为单位进行配置时,26个中兴接入环需要整改;

 

       (2)      现网中接入环满容的原因大多是接入环节点网元较多以及增加了大客户数据业务,如古井的DSLAM专线,占用容量45*E1

       (3)      当无线FE端口以10M/站为单位进行配置,且该接入环容量若超50%,无线FE端口提速将无法完成;

       (4)      现网的扩展子架容量均为2.5G,根本无法承载大容量业务。如中兴S385设备4155M*8单板互为1+1复用段保护时,2.5G的容量就用完了;2SEE单板,业务提速后, 2.5G的容量也会用完;

 

三、   优化方案

整体时隙优化方案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汇聚业务路由优化

为减轻汇聚环上时隙带宽压力,将SDH汇聚环上节点与OTN环上节点物理位置重合的站点,汇聚环上联业务路由调整至OTN环路上,特别是大颗粒业务。



    业务调整实施之前,需具体统计需调整的SDH业务数量、OTN环上空闲波道资源,以及OTN设备接入单板类型

第二:接入环优化

接入环的优化必须首先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对照标准,对全网不符合标准的接入环逐步进行优化。根据无线FE端口以30M/站为单位进行配置的带宽占用来考虑,并考虑安全性和设备交叉能力,接入环优化的标准确定如下:

1)接入环站点数量及时隙使用率标准:622M接入环的环内站点不能超过10个,155M接入环的环内站点不能超过3个(两种情况都包括接入环内的支链站点),并且同时隙使用率不能超过85%

2)长链标准:支链长度不能超过3个,超过3个站点视为长链,进行成环处理。

3)节点的支链数量标准:每个接入节点所带支链数量不能超过2个,且只能属于唯一一个接入环。

   对照以上标准,当前超过站点数量标准的接入环统计如下:

环路/链名称

汇聚节点

环路等级

总站点数量

环路主设备设备端数

下挂支链节点总数

A622M接入环3

A地传输

622M

12

4

8

A622M接入环4

A地传输

622M

18

11

7

A622M接入环6

A地五和

622M

11

5

6

A155M接入环1

A地司前

155M

4

4

0

A622M接入环14

A地传输

622M

17

9

8

A622M接入环15

A地传输

622M

19

10

9

H622M接入环2

H

622M

25

8

17

H622M接入环3

Z

622M

16

9

7

H622M接入环6

Z

622M

14

7

7

H622M接入环7

H传输

622M

12

3

9

622M接入环4

HY

622M

12

5

7

622M接入环8

DY

622M

16

6

10

622M接入环9

DY

622M

19

11

8

622M接入环11

G

622M

13

5

8

622M接入环12

G

622M

12

8

4

622M接入环14

D

622M

13

5

8

备注:(1)后两项标准在工程实施中进行统计;(2)后期在开通HSDP+的过程中,如果有接入环时隙使用率超过85%,即使网元数量满足标准要求,也要实施接入环拆环。

 

各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第三:全网时隙优化

时隙优化以汇聚环为单位逐个进行,这里以一个汇聚环的示意组网,来说明一下时隙优化的方案和思路:

 




第一步:统计全环业务的端到端对应关系

    首先统计全网各汇聚点业务的使用情况,根据目前各汇聚点已使用的业务数量,来确定分配给每个汇聚点的155M资源。汇聚环2各汇聚点的业务数量信息按如下表格统计:

汇聚点

至骨干点落地业务(假设数据)

折合155M

分配155M

汇聚点1

235

4

4

汇聚点2

179

3

3

汇聚点3

168

3

3

汇聚点4

240

4

4

 

第二步:重新规划汇聚环上的155M资源

规划汇聚环上155M资源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规划通路、对业务时隙重新调整, 提升了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能力,同时做到快速分类业务类型,提高维护效率。

全环时隙规划思路;以汇聚节点为单位划分155M通道资源,在汇聚环上穿通以155M颗粒形式承载和调度,保证合理的规划能快速分类业务范围、定位问题,降低低阶交叉占用资源,并尽可能提供更大的可用资源,提供大颗粒业务的带宽恢复。汇聚层155M通道分配采取最短路由的分配原则,全环时隙资源使用按下表规划:

155M编号

落地点一155M分配

落地点二155M分配

155M -1

汇聚点1

汇聚点4

155M -2

汇聚点1

汇聚点4

155M -3

汇聚点1

汇聚点4

155M -4

汇聚点1

汇聚点4

155M -5

汇聚点2

汇聚点3

155M -6

汇聚点2

汇聚点3

155M -7

汇聚点2

汇聚点3

155M -8

预留

预留

按上表的原则分配汇聚层时隙后,中间穿通节点都可以做155M高阶穿通,从而大大降低了普通汇聚点的低阶交叉压力。

第三步:按照155M资源规划实施时隙优化
   

汇聚环整环时隙优化,是一种风险大、技术难度高的操作,实施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全环业务情况做一份详细的数据统计表,并对全环网元做好数据备份,与其它专业做好充分的沟通、协调。

    时隙优化操作思路:先在全环内腾出1-2个空闲的155M通道资源,将规划好的某个汇聚点所有上联业务割接至空出的155M通道。然后对其它汇聚点上联业务均采取同样的方法,逐个汇聚点进行时隙路由割接。

    最终,按照规划实施完成汇聚环全环时隙路由优化后的效果如下所示(以“落地点一”一侧155M通道占用情况为例):


[上一个]:**移动PTN网络优化方案    [下一个]:机房整改